
海事金融的破與立
4月24日,以“新時代背景下的航運產業變革”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東疆)航運產業周正式開幕,多名來自業內的知名專家和企業代表,就目前航運形勢、海事金融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展開探討,為中國海事金融發展建言獻策。

臨港經濟撬動產業發展新支點
4月11日,2019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各位專家圍繞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趨勢和特點,就港口及港口城市的輻射能力和產業帶動效應,內河臨港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港口行業降本增效和優化營商環境、港口發展新形勢與方向等方面進行探討,共同為臨港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航運“生態圈”的舟山實踐
近年來,舟山航運業發展喜事連連,航運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港航基礎功能更加豐富完善,航運服務結構進一步優化……舟山,這座充滿發展動能的城市,正在努力打造航運發展的新高地。

江蘇港口在“形合”中求融合
近幾年來,全國各省港口資源整合如火如荼。比如,浙江、福建、廣西等省區已經或基本完成整合,遼寧、廣東、山東、江蘇、天津、河北、海南等省市持續推進。

歷史機遇與現實難題交錯 港口業破局突圍看“內功”
近期,中國港口行業迎來了2018年年度報告集中發布期。初步統計,港口類上市公司中已有上港集團、寧波港、日照港、大連港、廈門港務、廣州港等公司公布了財務年度報告,錦州港于1月份發布了2018年年度業績預增報告。

治理船舶污染 加快推進長江航運綠色發展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扎實做好長江船舶污染治理工作,3月29日,《關于加強長江船舶污染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解讀暨長江港航企業自律倡議書簽訂儀式在武漢舉行。

求變的船三代:青春的夢想如何安放
近年來,受航運經濟形勢低迷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船民后代選擇留在岸上,從事與水運無關的職業。而大多數仍然從事水運行業的船民也紛紛表示,不愿意讓自己的后代再從事船運業,這似乎與歷史上水上人家職業的代際傳播不同。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做好水文章
廣東是經濟大省、外貿大省,也是水運大省。水運業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和服務性行業,是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重要支撐,是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依托,是發展低碳經濟降低運輸成本的重要途徑,是通江達海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重要紐帶,在支撐灣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拓展經濟發展腹地、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等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以綠為底 繪就美麗生態畫卷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要改革完善相關制度,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推進污染防治、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萬物互聯 5G開啟智能交通新時代
近日,青島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成功完成了基于5G連接的自動岸橋吊車的控制操作,實現了通過無線網絡抓取和運輸集裝箱,完成了全球首例在實際生產環境下的5G遠程吊車操作。

中國造船業當以“智”取勝
當今的船舶行業,無論是從供給側結構改革觀之,還是從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看,船舶智能化無疑是首選之路。

本土郵輪:求新求變謀長遠
從機帆船到萬噸輪,從臟亂不堪到舒適豪華,在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里,郵輪從最初的送信交通工具轉型成為海上旅游載體。

“罐”通LNG保供
近幾年,隨著冬季天然氣供暖需求的大幅增加,一種新型的天然氣運輸方式正在興起。不久前,搭載著24個液化天然氣罐式集裝箱(下稱LNG罐箱)的運輸船經過4天的海江聯運,順利抵達南京龍潭港。這是繼2018年我國首次利用LNG罐箱運輸,將海南接收站富余產能大規模運往北方地區成功試點后,進行的再一次創新嘗試,也是我國第一次開展LNG罐箱江海聯合運輸。

造船業:擁抱數字化未來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智能制造已日益成為世界船舶工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近日,《推進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轉型行動計劃(2019—2021年)》和《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相繼印發,旨在促進我國船舶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典型的傳統制造業,數字化造船的發展機遇從何談起?在數字化發展進程中將遇到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海商新思維構筑水運“保護神”
《海商法》自實施以來,對于調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發揮了巨大的規范作用,同時對于維護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海上運輸和經濟貿易發展發揮了巨大的社會作用。然而,隨著國內外相關立法和航運實踐發生的巨大變化,《海商法》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也充分暴露。修改《海商法》的必要性在理論界、司法界和實務界已取得廣泛共識。
最新要聞